8月8日,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学期圆满完成。学校自2003年起将每年的6—8月独立设置为专业实践学期,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、实践。本年度,学校23个本科专业,5800余名学生,选聘185位专业指导教师,与全国1800余家企业携手合作,共同完成了专业实践学期教学工作,推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,实现了教育链、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。
思政教育融入,构建育人闭环。学校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,让学生在岗位历练中厚植家国情怀与行业担当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深入实践基地充分调研,挖掘思政元素,收集学生典型事迹,完善思政案例手册,制作完成了《“新思想”中的青春校准》《微光如炬》等4部微电影,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引领,引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,培养理想信念与专业素养。
校企协同育人,拓展共赢空间。学校持续拓展校企双元育人维度,依托机床产业学院(省级)、装备制造产业学院等6家产业学院开辟校外课堂,按照岗位要求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扩展学生实践平台。专业实践学期期间,校企公开出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土木工程等5部专业实践教程,共建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93个,真实项目案例库16个,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共赢。
聚焦产业需求,培育特色人才。学校以微专业建设为抓手,精准对接产业细分领域需求,打造“主专业+微专业”协同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。以专业实践学期为载体,达到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,校企双方协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,专业实践学期期间,学校共开设AIGC基础与应用、移动商务推广等21个微专业,选修学生共计249人次,为扩大学生就业选择、提升就业质量打下良好基础。
推动专创融合,激发内生动力。学校以专业实践学期为平台,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,秉持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、教学相长、提高质量”的方针。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黑龙江省赛区斩获64项省级奖项;150余名学生参与近20项国家级、省级学科竞赛,在多赛道取得优异成绩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,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专业实践学期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子搭建了实践育人平台,架起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坚实桥梁。学生们不仅锤炼了过硬的职业技能,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,更在实践中砥砺了意志品质,涵养了家国情怀,立志为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