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为全面促进专业建设,扩大就业选择,提升就业质量,学校正积极推进微专业的开发和管理工作,8月25日至27日,学校在图书馆601报告厅开展了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负责人及教师开课资格审查活动。此次审查活动主要围绕微专业的管理与开发进行,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。理事长曹勇安教授任特约评委,副校长张静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宇、教务处处长李文禹、各学院院长、教学副院长担任评委。校领导及全校教职工参会。

8月25日下午,组织专业负责人开课资格审查活动,活动采用“双抽”方式随机确定4个汇报组的4位专业负责人(2人线上)进行说课汇报。教务处副处长郝丽娜主持活动。

专业负责人充分发挥“三总师”的作用,深入剖析社会需求,全面统筹微专业建设进展,精心谋划微专业特色举措,涵盖微专业开设的整体规划、资源配置以及人员分工等方面。

专业负责人汇报结束后,部门领导对优缺点进行阐述,并针对其规划的微专业提出了相关意见或建议。

8月27日上午,组织教师开课资格审查活动,活动采用现场“双抽”形式,将教师按部门和说课类别分为10组,每组随机选定1名任课教师进行说课汇报,其中微专业类7人汇报,主专业课程类4人汇报。教务处科长高爱利主持活动。

汇报微专业类教师围绕某一具体微专业的开发展开阐述,结合课程定位,明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及立德树人要求;围绕课程设计,体现与行业企业合作紧密度及短学程小学分实践第一特色;围绕课程实施,展现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度及产教融合要求;围绕课程评价,呈现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及评价主体多元化举措。

汇报主专业课程类教师综合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,分析FT课程建设模式运行中的微观问题,分析学情以设计有差异的课程,提高“两性一度”;关注变化,目标与内容变化、教师与学生变化、课点与三量变化、课内与课外变化等;推进智慧课程建设的措施与做法。

任课教师汇报结束后,部门领导对优缺点进行阐述,并对课程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意见或建议。

张静在讲话中提出要求,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:一是要明晰专业特色及品牌,深化长远及持续性建设规划,强化专业建设力度;二是要主专业课程需调研社会需求,靶向培养目标,明确核心能力,推动学生就业;三是要依托课题推动专业建设,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促共进。在微专业建设方面:一是要挖掘各微专业亮点,广泛开展对内对外宣传;二是要强化微专业对主专业的渐进式更新作用,从而做好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(修订)工作;三是要推动新专业开发,优化学科专业结构;四是要学校将在教学质量奖评定中加大微专业建设比重,并在年底特色课评比中增设微专业赛道,全力推进微专业建设。

曹勇安强调,各学院要深刻认识微专业与主专业的关系。微专业作为主专业的有益补充与拓展延伸,是学校顺应时代发展、满足社会多元需求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。各学院要精准定位微专业的独特价值,充分发挥其提升就业选择、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作用。一方面,在微专业设置上要紧扣社会热点与行业前沿,紧密对接新兴产业和岗位需求,确保学生所学即所需,增强就业适配性;另一方面,要注重微专业与主专业的有机融合,通过课程衔接、资源共享等方式,实现知识体系的互补与拓展,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,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,助力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迈向新台阶。